据媒体报道,近日,某网红和某知名职业打假人“掐”起来了。起因是该网红在网络直播中带货销售的一款燕窝产品,被职业打假人送去检测,结果显示该燕窝的“功效物质”含量极低,每百克工业成本不超过一元——“就是糖水”。网红方否认指控,并称已将产品送检,消费者对产品不满可申请退款退货。 吃燕窝进补,在很多人看来是比较“奢侈”的,因为燕窝属于高端补品,其售价也很符合这一定位。如今,职业打假人的一纸检测结果,不禁让人大呼“交了智商税”。事实上,燕窝究竟是不是“智商税”,应当交由权威部门来澄清。不妨就此事件,好好科普一下,燕窝的有效成分对人体是否确实有益?市场上的燕窝产品到底靠不靠谱?此外,有必要对网络直播带货和健康进补理念进行一些反思。当下,网红带货已成电商新趋势,但如何避免商品质量和价格成为监管盲区?国人进补究竟应该补什么、怎么补?真正避免“智商税”,恐怕还得从消费者自身“强身健体”做起。 中国青年报、工人日报、赵春青/图 嘉湖/文 ▋ 延伸阅读 ▋ 相关报道 即食燕窝就是糖水?燕窝究竟是不是智商税? 近日,职业打假人王海将辛选主播售卖的燕窝送去检测,“辛巴所售燕窝被检测为糖水”数次登上微博热搜。
近日,一直关注燕窝打假的王海发文指出,主播辛巴的团队成员“时大漂亮”直播所售“小金碗碗装燕窝冰糖即食燕窝”为糖水。据其公布的检测报告显示,这款燕窝的蔗糖含量达到了4.8%,而成分表里碳水化合物为5%。
另外,王海还提到,该燕窝成分中的唾液酸含量只有万分之一点四,每百克(一碗)连带包材,内容物,加工费,工业成本不超过1元。 据辛巴方面发布的声明可以发现,其直播间推广的即食燕窝价格为258元15碗,这样算下来,平均每碗成本不足1元的燕窝,可以卖到17.2元。
接着,辛巴方回应称,王海所提供的质检报告中除了冰糖燕窝制品本应含有的糖分外,还含有燕窝成分唾液酸。现已将产品送去检验,如果消费者对产品有不满,可以申请退货退款。 按照辛巴方面的说法,这次是辛巴与茗挚品牌合作,并不是自有品牌。 目前辛巴究竟对“糖水”是否知情,我们不得而知。但随着众多燕窝网红品牌走红,即食燕窝成为热门行业。这些年来,围绕燕窝的争议持续不断。 燕窝到底是不是智商税? 根据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燕窝市场专业委员会发布的《2019年中国燕窝行业白皮书》显示,近年来,燕窝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,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%以上,2019年整体市场规模达到300亿元。此次打假事件,再次将燕窝推上了风口浪尖。
首先,燕窝之所以反复被认为是“智商税”,在于多年来始终没能形成统一的国家标准。目前燕窝生产企业大部分都是按照“罐头食品”的国家标准生产,但当前市面上燕窝产品品类众多,除即食燕窝、鲜炖燕窝之外,还包括燕窝罐头、燕窝粽子、燕窝咖啡、冻干燕窝等等。 在即食燕窝的成分上,有业内人士透露,有些低价燕窝大量使用添加剂,真实的燕窝含量非常少,“如果配料表里添加了增稠剂,那就是燕窝含量较少。常见的增稠剂有琼脂、海藻酸钠、卡拉胶、羧甲基纤维素钠、乙基麦芽酚等”。 “像目前网上出现的不少燕窝牌子,里面就加了一堆卡拉胶等添加剂,会结成条、丝”。该业内人士称。 除大量使用添加剂外,还有品牌会通过使用较差的燕窝原料来降低成本,“燕窝也分燕条、燕渣渣、燕掌等,一般冰糖燕窝都是用燕渣渣这种掉下来的材料做的,燕窝含量也只有8%-10%。这种掉下来的边角料卖不出钱,就会做成冰糖燕窝”。 高价的另一面,是燕窝的真实营养价值屡遭质疑。近年来围绕这一问题,先后出现几种代表性的观点。2019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上,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曾提到,“买燕窝和阿胶,不如吃鸡蛋。”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,虽然燕窝中含有蛋白质,但补充蛋白的方式很多。考虑到燕窝在市场上的价格,与同样含有蛋白质的鸡蛋相比,其性价比显得很低。 此次王海打假事件后,丁香园再次科普:燕窝就是燕子的口水,从营养价值上来看,是一种非常普通的食物。除了价格特别贵,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。至于很多商家宣传的燕窝中的神奇物质——唾液酸,其实也不是燕窝独有。鸡蛋、牛奶、猪脑等很多动物食品里都有,人类的唾液里也有,对人体没有什么保健作用。 但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李红卫曾指出,燕窝当中的“唾液酸”,早已被医学研究证实是对人体健康有效的一种营养成分,且在所有已知食物中,燕窝的唾液酸含量最高。
看来,围绕燕窝是不是“智商税”的争论,目前仍没有定论。但不可忽略的是,燕窝已经深受市场的青睐。 对于燕窝,你怎么看呢? 来源 | 南方都市报、新民周刊、南昌晚报 ▋ 更多相关:燕窝智商税 ▋ 名词解释 ▋ 智商税 智商税,又称低智商税,网络流行词,是指由于在购物时缺乏判断能力,也就是低智商的表现,花了冤枉钱,这些冤枉钱就被认为是缴了低智商税。 引申含义 智商税,作为网络语的该词,又被称之为“低智商税”,其含义为因为自己的缺乏判断力、智商不够用而付出的代价,这些付出的“代价”,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,就被大家吐槽为“交了智商税”。 词语来源 关于“智商税”这个说法,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在2013年。 来源 | 百度百科 (本文来源:中国青年报)(责任编辑: 龙景) |